L'insouciance est le seul sentiment qui puisse inspirer notre vie et ne pas disposer d'arguments pour se défendre.
-- Françoise Sagan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ERFORMANCE.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PERFORMANCE. Show all posts

Sunday, November 26, 2017

Les Trois Soeurs

La vie est ailleurs

Nous ne vivons jamais
Nous ne nous tenons jamais au temps présent. Nous anticipons l'avenir comme trop lent à venir, comme pour hâter son cours ou nous rappelons le passé pour l'arrêter comme trop prompt, si imprudents que nous errons dans les temps qui sont point nôtres et ne pensons point au seul qui nous
appartient, et si vains que nous songeons à ceux qui ne sont rien, et échappons sans réflexion le seul qui subsiste.

Monday, December 16, 2013

史堡奇遇記

Helena小名Sushi,是我見過最好的host,廚藝又好又漂亮又性感開車技術又好還慷慨得要命,
最好的朋友跳Burlesque可以常常有表演可看夫復何求,
大閣樓加上天窗和一切整個是我夢中未來的家(絕對事件諸友中我最理想的)。

可惜男人緣太好一整個bar有四個前男友排隊說話,
所以只有我能共處一室是...?

母親看到我傳的上空照說眼睛鬧到,我在巴登巴登要男女一起裸體桑拿才眼睛鬧到。

到現在還是不敢相信史堡的摩登女子開了一小時的車只為了去Mall逛便宜的Primart(還不是一整個mall喔,是指名英國超便宜品牌Primart)然後順路泡溫泉。

Strasbourg習慣的口頭禪跟巴黎不一樣(其實我還聽不出來巴黎口頭禪),du cours好可愛,
有時候真的不該表示會說法文,否則就卡在死處,一發不可收拾了。
慢慢聽懂慢慢聽懂。

Monday, November 04, 2013

迴盪

La vie d'Adele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Le leçon (Eugene Ionesco)
Gravity (Sandra Bullock)

Souhait:
La liste me mes envies (我的樂透人生)
Il etait temps (About time)
Violette Leduc

麻辣鴨血 T^T

--
三番兩次連署,這次簽的這個名,好像才是最深得我心,
不是反對什麼成立罷免誰要誰撤出哪裡還給誰什麼,
而是又狗血又最根本的愛人的權利。

Tuesday, June 11, 2013

“Omnia mutantur, nihil interit (everything changes, nothing perishes).” 
 Ovid, Metamorphoses


“Let me die the moment my love dies.
Let me not outlive my own capacity to love.
Let me die still loving, and so, never die.”
― Mary Zimmerman, Metamorphoses


以變形開端,以變形做結。

Saturday, May 12, 2012

05/25 Forget me not (2012)
06/26 Jason Mraz 小巨蛋

Tuesday, May 08, 2012

劇場學習對我來說,不能只有競爭,對同儕更要有同情和憐憫之心。像這種覺得對手程度太差就掉頭就走的人,是的,物競天擇,妳的直覺很現實,或許也沒有錯,但是我就是看不起這種人,我也懶得再對妳微笑,妳已經失去我的尊重。


我替妳感到遺憾,真的。我當然知道每個人都想要跟技術比較好的人、比較強的人一組,或許別人眼裡你最適性任真,目標明確,但是對我來說,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妳充其量只是一個美麗的空殻。



-- 蔡柏璋

Tuesday, November 15, 2011

lu89. lip service

我房東有很多"how to"的書,
how to live a good life, how to behave your dog, how to decorate your house and your kitchen,
how to bake delicious cakes and cook good meals, how to make baby not cry at night, how to be healthy.

但我覺得她的生活還是一團糟。
至少看起來,水槽裡還有吃剩的早餐土司(男朋友的),餐桌上有喝剩的果汁和土司(小孩的),門口的鞋櫃上也有吃剩的土司(應該是她的),不知道為什麼每天都要吃剩,每天都要丟掉食物。

我很生氣。

--
晚上八點要比賽,回家負二度,
耶逼。
frankie好帥。

--
花了一個小時去victoria stadium,一個小時打球,十五分鐘到家。
a boring game today. 還是對高球有障礙,救了一個噴球很開心,發球還是很好很開心。
下禮拜才是最後一場,是對division one!!!緊張,但只是for fun所以並不care太多。
非常失望的是這星期五竟然有lund對malmö的決賽,是瑞典的最高league,
但是要去唱歌表演,putain!

大概是令人振奮的事情絕對不會在一天發生兩次。
但是frankie很帥,這樣就夠了。

今天完成兩個半個報告和一個報告,執行力百分百耶逼。

Wednesday, May 11, 2011

近日

一直撐是為什麼
想要不留遺憾離開
想要累積好多東西再離開

打不好又沒有更努力還不想被取代不如去死
好想放棄好痛好不甘心
但是你和我說話我好想要有爸爸有方向有標竿
我都知道 但是我都做不到 一百個過了也改不掉
還是我根本沒有真心想把它改掉
意志力呢

突然才想起曾經我崇敬的人都在@
還有老師們
現在是你 我愛你讓我感動 愛你讓我想成為和你一樣的人
這樣子才是最好最好的領導者吧
我愛你的酸梅



靠自己才是最實在的
因為一向如此
你不是on your own我還想要你on my own真是想要逼你到哪個極限






我好想念阿杯紅豆湯
謝謝一三六
我再度需要一個夜晚的談話
但是真的是沒有時間了


快樂是自找的

Sunday, May 01, 2011

《Re/turn》

You will be informed whether or not you have been accepted within 1-2 months of the submission of your application to Lund University.
5. If you are accepted you will receive a letter of acceptance which confirms your status as an exchange student at Lund University.

你問我不去
其實我不知道,跟他一樣我也只是逃避,起初我有夢想,他是一個小小醞釀並一直努力的願望,但是現在既想離開又把它放在那裡流膿,給我一個希望,我願意。
到底想怎樣阿。

經過但我
I'm apologizing now for telling you I thought that we could make it.
I just don't get enough to believe that we've both changed…


荒唐的一個禮拜,給我的空氣與相簿,沒有你們我不行。
公園、無眠、停車場、表演、失信、過去、與未來。
氣到不行的時候我可以大罵幹惹來你們的嫌惡但我也真的不在乎,反正我不認識你們,我是誰才是最重要的,別人以為的都是假的,我愛你的本來,但是你的本來在哪裡。


當如果不是如果,會有別的選擇嗎?

Friday, March 11, 2011

盯著過去,我們都走得好猶豫

我的眼底有個劇場,僅只一個故事反覆上演,走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搭車的時候、想念你的時候。眼前絢爛顏色飛舞,卻只能顧眼底是否繼續,再一秒,劇情嘎然而止,在那之後,都是空白。
如果重新開始,如果再來一次,如果,如果---下一句你填的是什麼?我們都有過這樣的念頭,想著預知未來,想著回到過去---有一天『如果』不再是『如果』。你會如何選擇?又薑跳躍到哪一段時光?

給你一塊時間的碎片,你希望上面刻著哪一段日子?



Re/turn

Thursday, December 09, 2010

big band

如果一輩子都只挑有把握的事情做,就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能耐在哪裡了。- 剛剛看到的酒的廣告
母親:幹嘛知道。

板橋8.3度低溫,好想去板橋。

其實我也沒有要去,只是本來因為你所以還是要去。
Anna: He's just a guy from past. - Notting Hill

明日蘇阿姨後天高島屋我離復胖之日不遠了。

心疼你,其實你不是可悲的,你只是做了我們都做過的事。

走去牽車的路上你從後頭給我一個大擁抱,我一瞬間忘記你是誰,
並有一種時光倒轉你是何季芫的錯覺。拍謝我真是一個超級晃點王,晃點王不會再晃點你了。
不然就食言而肥。
不如我們就去台南玩耍然後閒閒地看選舉你腋下何如?會被槍斃嗎?



今天接不好bad man的球,不爽,事要過三好嗎。





tell me how that means too much.
你問完我要去多久,我才驚覺會有多久見不到你會有多少攤我跟不到會有多少事情發生而我會是最後一個知道。

Saturday, December 04, 2010

等等 將你

站在身後看了走開 中間有一些人可是還是有側臉
坐在以前那張長椅想了一下然後笑了一下再等了一下

其實和差不多
可能是因為比較常所以感覺更久更互相了解所以沒有也沒關係
從來不看唯一看的就是心裡很開心只是現在keine Zeit
還有大概一萬個其他

有可以靠的時候就不會啊

Sunday, November 21, 2010

pocket

Pocket. As a part of your outfit you're familiar with. It’s close to you. It covers you. You can stuck your hands in it while feeling lost. You can live with or without it. It’s hard for you to recall how it feels like when your hands touched it. The memories of using the pocket and the trace left by using the pocket, it’s about nothing but your own. Once you start digging deeper into this issue, the word “Pocket” is no longer a “Pocket”, but where the hidden histories and the personal feelings belong.




I could erase things completely by writing it down, or vice versa, i could save things before seized by time.
發生過的事情就不會忘記, 只是想不起來而已.

Saturday, November 20, 2010

文化消費三部曲最終回-《哈奈馬仙之hamlet. b》

文化消費三部曲最終回-《哈奈馬仙之hamlet. b》

文/陳韋臻
圖片提供/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

這是個相當有趣的現象。昨晚我在張大春的部落格上,看見一篇名為〈答大學生──關於狗屁的文化創意產業〉,裏頭有段話:「創作者拉不下臉來談生意,就需要他們(文創產業)。他們生意談大了,就回過頭來指導創作者。創作者要是沒出息一點,就等著被這種人掌控、消費或淘汰……」用極短篇幅就打翻了整個文創產業,引發眾多網友的迴響。在閱讀這篇文章前,我正巧看完這次「新點子劇展」的《哈奈馬仙之hamlet. b》,也是部以文創產業為探索核心的戲劇。兩者同樣都是「文化創意」人士,卻在文創產業發展剛起步的台灣,率先拉出不同的觀看起點。張大春相當快速地將文創產業等同於詐騙集團,但《哈奈馬仙之hamlet. b》,卻先止步於對立的角度,更為溫厚卻也同時暴力地去作「思考」這個動作。兩個劇團三地演員引用了布希亞的一段話:「我們生活於物的時代:根據其節奏與不斷替換的現實而生活著。」這種「生活」與作為文創者的關係,也許是張大春先生所排除在作家/知識分子的身份外,但卻是這回莫比斯與前進進兩個劇團渴望去探索與釐清的……
作為一名從a到z之間的小b……

場上,來自香港細眼小個兒的朱伯康,站在桌上;一旁歌隊正扮演著粉絲兼招魂者的身分,激情呼喊他的名:「hamlet b!」此時,朱伯康喃喃囁嚅又精神錯亂地唸起莎士比亞的經典名著:「to b or not to b, that's a question...我是a,我是b,我是c......我是hamlet-b,我是26個hamlet裡面的其中一個。我的角色代號是b,hamlet b。」
短短兩行台詞,莎士比亞的「be」哲學在後代所激起的辯思和爭論,被打碎瓦解。小小的be與b,通知了這個時代的我們,存在的形而上早已被標籤和序號的物質性所取代,也在眾多型態的異化底下,成為叩問不來的命題。哈姆雷特在《哈奈馬仙之hamlet. b》這場現代文創產業的鬧劇底下,不是為父復仇的王子,而是在戲劇大產業中的一名演員,也是則名牌標籤,上演了將近百場的《哈姆雷特》後,終於看見 Hamlet與hamlet b的差異;在標籤底下,透露的是文化與消費之間的牽連。在這齣戲劇下,宣示了台港兩地的異化與自我實現,早已在文化作為資本的今天,相互滲透並行支撐。而《哈奈馬仙之hamlet. b》也在此宣佈了,這部戲與其原始文本--東德文人穆勒(Heiner M●ller)的《哈姆雷特機器》(Hamletmachine, 1977)中,探討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問題分道揚鑣。
因此,這部戲是由劇場人士出發,並反思劇場產業的後設作品。但這個後設僅是個立足點,從這裡開始,導演張藝生與陳炳釗納入了結構中的四種角度:創作者、文創產業中的CEO、消費者,以及一個身兼全知和涉入者的批判角色(穆勒本人)。在一場由「哈奈馬仙文化產業計劃」主導的百場戲劇演出下,形塑了遠距追逐卻同時具有「文化品味」的粉絲奧菲麗亞,以及在量產化的文創底下的演出者。藝術的消費價值在此成為本劇的大問號:劇場能否被消費?消費後為誰累積了什麼?以及重複大量的被消費,是否轉為消耗?
更有趣的是,由香港蔡運華演出的奧菲麗亞,並非是個純粹被動的消費者,張藝生形容:「這個消費者是有態度、有主動選擇的消費者,不是腦袋空空的,但她的購物、文化偏好選項,是由經濟能力作為基礎,她不會買LV,但她買agn●s b,她挑《哈姆雷特》看。」而在整個劇場消費、被消費的結構中,兩位導演將粉絲與hamlet b之間的關係,從原先的追逐、依賴上,轉為被hamlet b所需求,虛擬的性愛、渴望的幻影,提煉出的是消費者似有若無的能動性,以及此個體表面能動性上,由消費體制所交叉豢養出來的需求關係。導演張藝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其實反映出了一個創作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關係,我們要不要因為台灣觀眾喜歡這個,加!香港觀眾喜歡,加!我們到底是為觀眾還是自己在創作?」以往創作獨立的呼聲,在文創產業發展底下,開始成為非先驗的理念;而折衷主義與收編獨立創作精神再行量產的混搭,究竟誰召喚了消費者的需求和認同?
文化太平盛世的量產之道

時間回溯到2008年前進進牛棚劇團導演兼編劇陳炳釗的《哈奈馬仙》。同樣以《哈姆雷特機器》為藍本,莫比斯圓環創作社導演張藝生擔憂香港觀眾對《哈姆雷特機器》的疏離,因此陳炳釗另行創作了五段交叉於穆勒的五段劇本中,成為整個文化消費三部曲的開端。面對著當時香港「西九龍文娛藝術區」投注了216億港元(合台幣約842億)的事件,以及同年劇場組合宣佈轉向商業的「PIP文化產業」,《哈奈馬仙》的反對批判立場,特別是宣傳中直接挑明的一句「向西九說不」,導致演出後引發了大量的討論與抨擊,導演張藝生說:「當時大家都認為,為什麼你就採取這麼極端的反對立場?像是香港文化評論人小西就有很多批評。」這場演出在當時激出了一則匯聚十多位藝文界重要人士的討論會「文化產業趨勢下的演藝路向」,從晚上八點持續到十一點半,拉出了當時藝文界對劇場產業化問題的重視。
隔年反高鐵大遊行的前夕,陳炳釗上演了《賣飛佛時代》(My Favourit Time),轉入對於文化產業參與者的辯思,以及擴大至整體消費社會的反思。持續著對於消費的思考,到今年的《哈奈馬仙之hamlet. b》,張藝生表示,不同於最初的尖銳與對立,在這次的演出上,他們開始從不同角度思考文創產業,以香港的現象為主,「我們曾經有想過要不要納入台灣的一些現象,但後來覺得不必要,因為在這些地方,我們面臨的情形其實有很多相似之處。」今年,西九龍管理局動用1.5億元在概念設計顧問方案,企圖打造海濱長廊;而台灣華山藝文中心BOT案簽約與松山菸酒廠文化園區的BOT案正式動工,一方由國家支手打造,另一處由大企業興建營運,一場文創產業區域興建競賽已經先行展開。導演張藝生說:「這次我們的演出在台北結束後,會分別到香港以及中國廣州進行演出與對話,我真的很期待觀眾到底會有什麼反應。」
來自中國上海扮演CEO的金草,在劇中的一句話:「成本跟即時利潤,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紀錄、數字、知名度才是整個計畫的重點。」猛力地將觀者從劇本拉回台北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即將在12月展開的105場《幾米走向春天的下午》,與主推幾米名牌的墨色國際合作,加上台灣藝文界著名人士鴻鴻,創作者、CEO與名牌紛紛到位。
整部《哈奈馬仙之hamlet. b》幾乎就是場微觀的寓言,而回盪在場上的,是hamlet b口中的一句:「如果我的戲還要上演,那一定會是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裏演出!」以及梁菲倚瞬間接出的另一句話:「不對,如果你的戲還會上演,那一定會在一個太平盛世的時代裏演出!」說是「時代」分明太過,毋寧言這些戲劇是在混亂的時代中,創造一種文化太平盛世的表象。

Saturday, October 23, 2010

Universe in our ears

怎麼會有這麼適合用聽的劇本--阿拉伯之夜

筆者對聽「讀劇」這件事情的興趣不太大,誠實說,除非唸的那一個人是我夢寐已久的偶像,否則我何必要花同樣的錢去「看」一齣用「唸」的戲?

意外拜讀了《阿拉伯之夜》這一個劇本。改變了我某些想法:搞不好,有些戲,用「聽」的,樂趣竟然會更多!

劇中角色皆生活在一棟大樓裡(除了一個對面的偷窺狂,但是他最後也來到這一棟十層樓高的大樓),一個近年來最炎熱、但是七樓以上卻剛好完全缺水的日子。就在這一天,五個人的命運串連在一起。

作者運用了天氣(炎熱)和水的聽覺(但明明缺水)營造出一個漂亮的慾望想像;劇中角色不斷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的瞬間轉換,製造出一種疏離又引人入勝的說故事情懷。打破台詞線性的書寫方式,演員在不同空間,說著異曲同工之妙的話,只因此刻的思緒有一種冥冥之中的巧合。

聽覺,成為貫穿本劇最重要的元素,而這一個聽覺,竟還富有方向性:垂直、水平雙向進行。一場電梯故障的意外,讓法蒂瑪從七樓往地面層移動的過程、對面偷窺狂卡帕地潛入對面C棟樓;動彈不得的卡利爾在電梯裡面內外奮戰;加上進進出出,上樓又下樓的管理員洛麥爾,處處都隱含著豐富的聽覺移動感。

當然還不只這些,從完全記不住前一天發生什麼事的法蘭戚斯卡的喃喃夢境開始,劇情大膽地急轉至一個現實與虛幻交會的魔鏡中,慾望和忌妒被點燃,夢境和現實早已分不清楚,所有綺麗幻想,在最後一刻白蘭地酒杯的墜落中,猛然醒來。

用聽的,才知道原來想像比視覺,擁有更多無限可能的方向:阿拉伯之夜。

--蔡柏璋(台南人劇團藝術總監)

Universe in our ears




我覺得符宏征導演一直在進步、或可以說是自我超越。

這個劇本好玩的地方是,劇情是五條線,像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眾聲喧嘩。裡面有些東西是互相關連的,有些東西則各自發展,最後竟然這麼巧妙的交錯,或著說集結在一起。有些地方是逐漸的「合」,有些地方其實是某種程度上的「分」,那種分分合合的趣味,我覺得非常非常的好玩。

--李幼鸚鵡鵪鶉(影評人

Film list 2019

What men want Aladdin X men Dark Phoenix Glass The Lion King Artemis Fowl Searching Gran torino Venom Aloha Bad Times at the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