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souciance est le seul sentiment qui puisse inspirer notre vie et ne pas disposer d'arguments pour se défendre.
-- Françoise Sagan

Monday, March 31, 2014

Plan C

Je me fais refuser.
Je sais pas si je suis triste.
En tout cas je faisais des efforts, et puis j'attends, cela était tout ce que je pouvais.

Je sais pas si je suis triste, déçue, ou n'importe comment.

Il nous reste toujours un soleil dans l'autre côté de la terre.
On cherche.

Thursday, March 27, 2014

http://lewebpedagogique.com/bac-premiere/le-monologue-dharpagon-moliere-lavare-a-iv-sc-7/

Le plan détaillé du commentaire :
Introduction
Situation dans l’oeuvre et présentation du passage :
Harpagon vient de s’apercevoir que sa cassette a été volée. Il entre sur scène et se lance dans un monologue désespéré. (Dans la scène qui précède, La Flèche montre à son maitre Cléante la précieuse cassette qui contient le trésor d’Harpagon, qu’il vient de lui voler.)
Problématique :
En quoi la scène du monologue d’Harpagon illustre-t-elle la visée de Molière : corriger le vice par le rire ?
Annonce du plan :La scène 7 de l’acte III illustre la folie d’Harpagon à son paroxysme, mais le registre dominant est comique. En effet, cette scène est caractéristique de l’esprit des comédies de Molière : corriger les moeurs par le rire.
I. La folie d’Harpagon
1. Agitation du personnage
Phrases nominales, interjections, rythme saccadé, accélération du rythme
Certains indices révèlent ses déplacements : « où courir? où ne pas courir? », « n’est-il point là, n’est-il point ici ? »
2. Perte d’identité
Un faux monologue : dédoublement de personnalité
Des questions réponses « Qui est-ce ? (…) Ah c’est moi ! » ou encore « Que dites-vous ? Ce n’est personne. »
Questionnement : « mon esprit est troublé, et j’ignore, où je suis, qui je suis et ce que je fais. »
3. Vers la mort
Champ lexical de la mort, de la dépossession
Gradation ascendante : « je me meurs, je suis mort, je suis enterré »
Mort annoncée : « je me pendrai moi-même après »
II. Le comique
1. Le comique de langage
Oxymore : « mon pauvre argent »
Personnification de l’argent : « mon cher ami », « sans toi, il m’est impossible de vivre »
Exagération : avec le groupe ternaire « voleur/assassin/meutrier », « je suis perdu, je suis assassiné », « on m’a coupé la gorge ».
2. Le comique de situation
Adresse au public (relever tous les termes qui désignent les interlocuteurs d’Harpadon : « que dites-vous ? » , etc.)
3. Le comique de geste
Etude des disdascalies (il se prend lui-même le bras)
III. La satire de l’avarice
1. Dénonciation d’un vice
L’avarice est considérée, selon la tradition catholique, comme un des sept péchés capitaux.
2. Faire réfléchir en utilisant le rire

Wednesday, March 26, 2014

「不然耽誤太久,只能成為朋友。」

不管你在哪裡

法國比香港慢上七小時。每天如常醒來,憑手機和電腦那個小窗口窺看香港,在這個多事之秋,每隔一天,都有新的恐懼,讓人目瞪口呆。

工作假期本應無憂無慮,需要擔心的只是找房子、找工作、如何訂最便宜的機票、如何省下一毫半子的婆媽數目,這些事情,總會船到橋頭自然直。卻萬萬想不到,如今最需要擔心的,是在彼端的香港,新聞前線人員在漩渦裏掙扎。只要你擔憂,內心便不再自由,無論身在何地,別以為可以置身事外。

最讓人暴跳如雷的是,有些歐洲人還是不解:「香港跟中國有何分別?」我們聽了,氣急敗壞咬牙切齒地解釋:我們有法治、有自由。然後他們卻回以一句:「遲早還是會回到專制手裏的。」我們氣得臉紅耳熱。那麼你就毋須反抗了?但事實從來不是看到有希望才反抗,而是要反抗才會看到希望啊。

你看,還是會着緊的。

在法國有一個隱約的香港人網絡,自2012年反國民教育科開始,一陣烈風吹來,大家彷彿突然在草叢裏發現其他同伴的存在。雖然有些香港人在法國來了又去,但總有新的一批人接替另一批人,有如薪火相傳。我們開始在咖啡館裏商討,咖啡讓人清醒,讓計劃醞釀,商討遙遠的、杯水車薪的所謂聲援工作。

「現在香港很亂,不要回來了。」不是第一次聽到別人勸說,但試問:我們可以逃到哪裏去?逃離,並不代表就能找到自由,那只是將傷口置之不理,直至有一天發炎潰爛,筋肉盡廢時,已追悔莫及,回不去了。逃離,你只是在享受別人爭取自由之後的成果,而成果並不屬於你。

所有事情都得主動爭取,所有事情,都得來不易,都需要付出。香港人,不管你在哪裏,醒醒吧。
--
寶兒

春天的假期

好的。
--
這次會多久呢?
台灣撐多久呢?
以月來記有可能嗎?

他說承認事實吧他比你強。
聽完我就笑了,這是強弱的問題嗎?
原來,一個人有多少可以這麼快就看出來。

我們和香港不會一樣的。
但我們和以色列也是不可能一樣的。

Sunday, March 23, 2014

美麗的蟑螂

很傷心。
沒有人不對也沒有人是豬,
不因為會痛,就不做了。
--
半夜可以(安全地)集會遊行我想也只有台灣辦得到了。
--
不知道為什麼,可以邊看新聞邊哭邊抽離,
也許是因為陳在練笛的聲音,讓我覺得,儘管世界另一頭有人在流血,
還是得過生活,地球還是在轉動。

自然的力量才是最可怕的,
自然管你去死。

Saturday, March 22, 2014

我並沒有發現對文字的感覺已經變成圖像,在長期的英文法文韓文之中,
因為長期貪快和投機,字與字之間在飛舞交錯,
閱讀繁體中字竟這樣艱難,我想絕對不是因為這些字干係到法律與商業政治的緣故。
--
大一下學期上了政治概論,談到沒有暴力衝突就沒有進步。
那時候的暴力範圍很廣,不單指雙方肢體的暴力,更包含心理層面自我衝突對談,
自此永遠記得。
--
地鐵免費的報紙每天都會談到馬航的最新進展,
不知道最後(多久以後)的下落是什麼?
如果兩百多人都還活著的話,這真的是很神祕的一件事。
I wonder who in States keeping my words.
--
Je suis pas en colère contre toi.
Je me méfie pas de toi.

Et c'est tout, si c'est ce que tu veux.
--
내가 원하는 방식입니다 만, 받아들이거나 이해할 수없는 것 같습니다 있지만.
駐法的台北代表處似乎要舉辦公聽會之類的,估計是不會去。想不到有什麼好理由出席。另外,巴黎留學生也要舉辦一場反服貿聚會,可是一方面狀況和我對事件的理解有出入(配合「太陽花學運」而希望大家穿黑色以突顯向日葵?),一方面覺得立場似乎也和他們不太一致(儘管也不太清楚他們的立場,應該各有各的反對原因吧),也在考慮有沒有參加的必要。畢竟這樣的聚會除了「精神支持」式的表態外,似乎沒有實質作用。況且到了現場,也不見得有意願或能力和其他人表明自己的看法;而表明後又怎麼樣呢?

此外,從出國以來,我對在此地的部份台灣人並沒有太好的印象。並不是說他們人不好,也不是說他們不思考,而是有許多人比起在台灣,明顯展現出更多原本不會表露的一面。比方說對於阿拉伯人或黑人的態度,或者對街友的排斥。安全是一回事,而不必要的歧視是另一回事。華人在這裡的歧視也是出了名的。而,中國人在法國對於台灣人來說,又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呢?我甚至懷疑,有多少人曾試圖處理,身邊友好的中國朋友們,和他們今日所要反對之事其中的矛盾。我畢竟知道,在巴黎的台灣人經常被當成中國人,而因此受惠或者無奈的情形,光是這所引起的複雜情緒,就沒有那麼簡單能夠解決。

所以,去參加巴黎的反服貿聚會,和在台灣佔領立法院的意義,多少有所差異。我也不覺得身為在海外的台灣人就有義務要參加和台灣相關事務的聚會。要談表態,這種聚會要表的態對我來說不夠明確,要談行動,我不覺得在海外聚會可以對事件帶來什麼幫助。如果是打氣的話,那就一同為所有在台灣的參與者打氣吧。只談「打氣」就好。最後,也希望所有人一起更進一步思考,這個事件在許多層次上的意義。不過說不定,多看點網路文章,也比到現場討論還有效益。

‪#‎有悲觀原因的八卦嗎‬
‪#‎論被留法學生摒棄的可能性‬
‪#‎話說成這樣會被批評自以為是吧‬
‪#‎還是去看真實影展好了‬
‪#‎事情鬧這麼大還看什麼電影‬
‪#‎謝謝指教‬
‪#‎下台一鞠躬‬

--
Patrice Chen
1.「太陽花學運」的說法可以停止了嗎

2.「府方強調,一向支持和平理性方式對話,馬總統很願意與公民團體對話,所以不是學生撤退,總統才願意對話,或是學生不撤,總統就不對話;不是為了平息風波才對話,而是平常就願意對話,但學生用這種方式要求對話,府方不會接受」

典型政治話術。第一句的「和平理性」有兩種意味,一是指控現在這場運動並不「和平理性」(儘管來自現場的訊息幾乎一面倒向場面並不如媒體所稱的「暴民」、主辦單位從一開始的訴求就是「非暴力」抗爭、甚至有人開始將警察當成朋友),一是暗示「非官方者」應遵循官方所制定的遊戲規則,才會被核准發聲、才符合為官方認可的「和平理性」。而必須是在「非官方者」如此被官方收編的條件下,才會有「馬總統很願意與公民團體對話」的可能。

此外,官方之所以選用「和平理性」這樣的詞彙,一是因為這四個字在台灣的語境脈絡裡,形象幾乎總是正面的,它和「暴力」與「非理性」或「情緒化」對立起來,而我們總是輕易接受「反對A的相反即是同意A」的邏輯。這並非說和平理性不好,而是要談任何一個詞彙的重點,都不在於詞彙所帶來的直覺式反應,而是該詞彙真正的指稱為何。所以上述邏輯的問題並非數學式的邏輯瑕疵,而是說明詞彙所夾帶的意義縫隙過多,比方說,和平指的是「不以體制外手段進行抗爭」、還是「發起抗爭以阻止政府做出違背(眾人所重視的)民主價值的決策」、或者「服貿本來就該通過,反對者都不懂和平」?我們必須在閱讀、或使用任何詞彙時,預先思考且更進一步探究其真正所指為何。

因此,在官方不說明「和平理性」一詞內涵的狀況下,他們巧妙迴避了其主張受到直接質疑的可能:因為沒有人能定義「和平理性」為何,如何能迅速提出質疑?而當我們試圖釐清此概念,並向官方詰問且說服群眾之前,勢必經歷一段具內耗性的混亂(雖然開啟討論是好事),並讓官方取得拖延的時間。而該詞彙在前述邏輯的運作下似乎無可反駁,又在語用上經常作為表達正向意義,抗爭者於是必須顛覆,或者轉化這個詞彙在「語言使用者」,也就是台灣大眾心目中直接喚起的印象;在這個層次上,「試圖表現出符合大眾對該詞彙既定印象的舉止」與「打破詞彙既有意涵」都有可能取得眾人的認可。但也必須說,前者取得認可的方式若是自我規訓的展現,意即從小受到的訓示意味濃厚的教育使其不願對現有成規做出抵抗或反思,或認定不符合某套「好」或「良善」的行為模式即是「不可被茍同的」,便應該重新反思這樣的觀點的限制性何在。但這是另一個問題了。

回到引文,「不是學生撤退,總統才願意對話,或是學生不撤,總統就不對話」要說的是,學生是否撤退不能影響總統的決定。總統要學生(現場明明不是只有學生)知道,同時向大眾宣佈,學生不具有參與決策的影響力,所以總統也「不是為了平息風波才對話」。這些都是否定運動有效性的言語,因為運動的訴求正是對話。可是否定了還不夠,還要再下一次指導棋,「平常就願意對話,但學生用這種方式要求對話,府方不會接受」,重新強調「官方制定的遊戲規則」才是唯一的有效途徑。然而,顯然社會運動經常是因為嘗試了官方途徑發現無效,才只好冒險抗議,因此府方願意接受的,和運動所訴求的正好形成兩相牴觸的矛盾。這句話除了展現府方態度的強硬之外(嚇退同時引來一些抗爭者),也說明了運動尚未成功這樣的事實。
--

Patrice Chen
Quelques jours se passèrent pendant lesquels je n'observai rien.
--
Colette

Friday, March 21, 2014

我盯著洗衣機轉動,一個小時,
烘衣機溫溫的,氣味和山上的家的廚房裡的烘衣機有一樣的味道。

HER

Call me.

Wednesday, March 19, 2014

devenir un nageur, ben dit donc!
Super temps, super mood, super entretien alors.

第二場面試之終於游泳增加腦內啡。
昨晚走在路上幻想正在球場抱大家就微笑了。

je crois qu'il y a un progrès.
fin je crois pas, j'en suis sûr.


多希望,那是寫給我的。

不在乎的人,就不值得愛。
他們都說要走了,因為被迫以自以為是的愛而留。

我都懂,我都做不到。
因為我還是覺得是真的。

19/03/2013

Thursday, March 13, 2014

「沒有什麼能阻止我把海洋帶到你身邊。」

Wednesday, March 12, 2014

Sunday, March 09, 2014

Friday, March 07, 2014

"Two things define you:
Your patience when you have nothing,
and your attitude when you have everything."

Film list 2019

What men want Aladdin X men Dark Phoenix Glass The Lion King Artemis Fowl Searching Gran torino Venom Aloha Bad Times at the E...